彩色瀝青路面按所用的材料及施工方法不同,通常將其分成彩色瀝青路面、溫拌彩色瀝青路面、彩色微表處和彩色瀝青壓痕路面。這種路面主要可用于城市公路的交通指示、人行橫道、自行車道、橋梁路面、站臺表面、汽車停車場和工業生產區的劃分等場所。
彩色微表處技術是 20世紀 90年代之后從國外引進的一項新材料技術,它是由稀漿封層技術發展而來的瀝青路面的養護方法。該技術是將彩色碎石、砂子、填料與乳化瀝青按比例加水后制成的流動性瀝青混合料,然后將它們以 4 ~10mm的厚度均勻地鋪布在瀝青或水泥路面上進行的一種表面微層處理技術,工程上習慣稱為“微表處”。由于微表處鋪設后的路面具有防水、耐磨、防滑等作用,還可提高路面的平整度、美觀度,并有抗老化、延壽命等功效,且可在常溫下進行快速施工,沒有煙霧、粉塵和噪聲污染,也不產生廢水排放,因而得到了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微表處可以對公路的損傷進行修復和作為一種預防性保護層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特別是隨著彩色乳化瀝青的開發成功,為各種功能性彩色路面的鋪設開拓出了更加廣泛的應用領域,從而成為改性瀝青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熱點。
目前,微表處的研究和開發重點主要是在漿料中添加微量纖維,可有效地改善提高路面在高溫時的不變形性,以及在低溫下的抗裂性和路面的耐久性,以此來提高道路的使用壽命。為了克服微
表處后的路面會使車內噪聲增大的問題,通常采用碾壓的方法,而研發低噪聲微表處的面層新材料,以滿足對降低交通噪聲和提高行車舒適性日益提高的需求,也成為微表處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